機器人崛起珠三角 中國制造再譜新篇章
曾幾何時,廣袤的珠三角村村點火、家家冒煙,吸引了一波又一波民工南下珠江。然而,今天的珠三角,有一支新的“產業大軍”已嶄露頭角,他們就是“機器人大軍”。
珠三角,這個位于中國南方的“世界工廠”正在歷史演進進程中拋開低端制造的舊時代,鍛造屬于自己的“新紀元”。
“機器人大軍”崛起
2014年,廣東機器人市場規模約占全國三分之一。
搬運機器人穿梭運送貨物,生產全自動化操作,員工站在生產線終端等著打包成品。珠海格力電器,30年前靠10萬元起步的小作坊,而今已成長為自動化機器設備密布的現代化工廠。
在珠三角,家電業率先大規模“機器換人”,電子信息產業緊緊跟上,汽車、紡織服裝等行業也蓄勢待發。“機器人銷量幾乎年年翻番,形成了對市場、企業、社會的巨大沖擊波。”廣州一些機器人制造商告訴記者。
沖擊波源自民間。經歷30多年高速發展,珠三角成為全球矚目的“世界工廠”,但勞動力、土地、環境承載已摸到“天花板”。“現實需求點燃企業‘變身沖動’。珠三角制造業云圖上,象征機器人應用的亮點密集度直線上升。”深圳市機器人協會秘書長畢亞雷說。
該協會的數據顯示,珠三角工業機器人使用量年均增速達30%,有些行業達60%。
沖擊波源自政府。東莞、佛山相繼出臺“機器換人”鼓勵措施;廣東省政府提出到2017年對50%以上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技改。廣東省經信委總經濟師王月琴說,廣東正積極實施“機器人應用”計劃,全面推進制造過程智能化升級。
“機器人,說的其實是革新和科技引領。”格力電器副總裁望靖東說。近年的“機器換人”讓格力電器迅速躋身世界五百強。
通過加速推進機器人應用,珠三角傳統制造業正在發生巨變。數據顯示,2014年廣東高技術制造業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長11.4%,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提高0.6個百分點。
中國制造“新紀元”
2014年,全國機器人銷量達5.6萬臺,增長約51%;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2.3%。
“珠三角為先導,一個中國制造新紀元正在誕生。這個紀元是互聯網的,也是機器人的,是一個信息化、智能化疊加的新時代。”廣東省自動化學會理事長劉奕華說。
在這個“新紀元”,一系列深刻變化正在發生。
首先,是勞動的改變。一些制造業企業已從爭奪人口紅利轉向爭奪“機器人紅利”。廣州白云山制藥總廠已上馬數條新試劑生產線。“一些自動化生產線,可將原需47個人操作的車間減少到只需3人。”廠長朱少璇認為,當前企業的競爭已經不再是價格的競爭而是技術的競爭。
其次,思維的改變。變化最明顯地體現在創業路向上。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數據顯示,2014年,信息傳輸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、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等行業新登記注冊企業增速較快,均在70%以上。
“有別于上世紀八、九十年代的創業,今天的創業在變‘輕’,輕資產、輕體力,更多增加腦力、技術和知識含量。”廣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說。
此外,還有人居的改變。從“制造”走向“智創”,中國人居正發生積極變化。以珠三角為例,2014年二氧化硫、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物的年均值同比降11%、8%和11%,空氣質量明顯改善。
“中國制造‘新紀元’,除了普遍的人居進步,另一重要現象是,隨著相關入戶、創業等政策措施的落實,廉價農民工時代已走向終結。”中山大學教授林江說。
未來的曙光
在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的生產線上,即將出廠的6關節智能機器人熟練地揮動手臂抓取物品。這家公司經過近十年自主研發,終于掌握機器人電機、控制器、減速器、驅動器四大核心部件技術,突破了外國品牌的封鎖。
“代表本土知識產權的智能機器人已經起步。2012年我們的機器人正式投產,銷量幾乎每年翻番。”該公司總經理助理蔣米仁說。
數據顯示,2014年中國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最大市場,其中國產占比28.6%,較往年有所增加但仍處在較低水平。
“目前國產機器人的問題是缺少核心技術,很多公司做集成,核心部件依賴進口。”王月琴說,市場換技術路途艱辛,局面如不盡快改變,“中國智造”將無法形成自己的演進譜系。
“中國制造‘新紀元’剛拉開帷幕。在這個新、老交替窗口,存在著初創期的自主權缺失煩惱,但時間和努力會帶來改變。”畢亞雷說。
目前,廣東正加速打造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,并提出在廣州新黃埔區打造一個擁有機器人本體和關鍵零部件制造、系統集成的全產業鏈集群。